毕业论文(设计)智能管理系统
关于2025届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诚信 检查工作的具体通知
发布日期:2025-03-14

关于2025届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诚信

检查工作的具体通知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和规定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杜绝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学校将以“线上反抄袭系统检测+线下指导教师人工审阅”方式开展2025届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诚信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查重工作的实施

论文查重工作在“无锡太湖学院毕设智能管理系统”中进行,学生通过“流程管理论文定稿”流程界面点击【提交查重检测】自行操作(每位学生在答辩前有三次检测机会)。对论文检测结果,指导教师应主动关心,收悉结果后请及时督促、指导学生规范和调整论文。

所有学生需在答辩资格审核前,将最终答辩用版本的论文上传系统并提交检测,其内容须与答辩用纸质文稿保持一致(杜绝A/B稿现象)。检测完毕后,论文不再进行修改,如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再次修改,需向学院办理申请,经学院教学院长同意后方可重新检测。

二、答辩前检测结果的合格标准

检测报告统一由中国知网出具,学校以学生在答辩前最后一次提交的定稿论文查重结果作

为答辩资格审核依据,具体合格标准如下:

1.毕业论文

一般认为总的文字复制比超过25%者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引用或抄袭嫌疑。

2.毕业设计

1)图像内容:凡毕业设计中涉及图纸图像部分一律不参与线上检测,其中的内容原创性统一由各专业的指导教师在线下进行人工审定。审定结果在《指导教师审阅意见》中体现,凡毕业设计的图纸图像存在过度引用或抄袭行为者,经导师审定上报,教务处核查定性后,一律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取消其初次答辩资格。学生必须对内容进行修改直至满足要求后重新参加二次答辩。

2)文本内容:凡毕业设计中的公式、设计说明书等文字内容部分都必须上传检测。以比对后系统提供的《检测报告单》作为主要认定依据。其中艺术类毕业设计说明书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25%,机械、计算机、电信等普通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30%土木类的毕业设计文字内容(设计说明书、公式书等)的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40%,考虑到土木类专业的专业特性,将检测报告单中去除引用后的文字复制比作为第一参考要素。一般认为去除引用后的文字复制比超过40%者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引用或抄袭行为。

3.推荐校内评优的重复率标准

推荐为校级及以上等级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检测结果“总文字复制比”应≦10%(工学普通类根据实际情况可降到≦20%、土木设计类≦25%),不达标的毕业论文(设计)不予推荐。

三、超标毕业论文(设计)处理办法

答辩资格审核期间检测结果超标的学生,凡超标15%及以上者(论文类、艺术类设计≥40%、工学设计类≥45%、土木设计类≥55%)学校将直接取消该生答辩资格。学生欲重新取得成绩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文修改,修改完成后再次接受知网检测,达到“引用复制比”≤25%的标准,打印《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由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并提交至所在二级学院进行学院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参加缓答辩。

对于超标15%以下的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再次接受知网检测,达到“引用复制比”标准后,打印《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由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交至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部门,恢复该生答辩资格。如学生论文修改后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学院上报学校取消其答辩资格。

四、答辩后检测

答辩结束后的一周时间为复查期。毕业生根据答辩组指导意见对毕设(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后,通过系统特殊情况处理论文定稿修改提交流程更新论文定稿后,须再次提交查重。检测合格,方可打印“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简洁)”(超过一页的请装订)。指导教师须对学生提交检测论文与提交答辩用论文的内容一致性,以及整体重复率、各章节重复率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在报告单末尾右下角处签字确认,作为学校后期复检和省毕设抽检、评优的支撑材料,保存在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中。

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须配合教务处对存档的学生论文逐篇复查,在复查过程中若发现终检过程存在舞弊操作:实际文字复制比超过要求或存档论文内容与答辩论文内容不一致,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则按一票否决论处,直接定为不及格。学生必须回校重新修改论文直至符合要求后,重新参加二次答辩。

五、问责制度

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务处将对整个论文检测进行过程监控和独立抽检,对于检测与审阅过程中发现指导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将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处理。

六、必读事项

1.工作过程强调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仔细审阅每位学生在系统中上传的论文,杜绝学生使用文字截图替换文字本身以绕开重复率检测等恶劣行为。答辩结束后学校将开展全面复审,并对学生答辩资格(包括二次答辩)保留一票否决权,同时也将对指导教师进行问责处理。

2.本检测系统提供的是技术手段,为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认定工作提供参考,最终学生是否有答辩资格还需各二级学院进行最终认定。

3.本系统只能用于各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测工作。所有使用人员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须对用户信息、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等严格保密,严禁使用该系统进行收费检测或对其他论文进行检测。

特此通知


                            无锡太湖学院教务处

2025年314